一文看清中国焊接机器人应用现状与前景
“焊接算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工艺,如果从技术范畴来讲,它算是材料连接的技术或连接的工艺。细分来看,焊接只是众多连接技术中的一种,然而,经过多年发展,焊接类型早已是五花八门,比如激光焊、点焊、弧焊、摩擦焊等;焊接机器人也有很多种,从常见类型来看,主要是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激光焊机器人。”在《2022焊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峰会》上,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针对中国焊接机器人市场运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享。
国产替代加速:弧焊机器人国产份额有望提升至38.5%
近几年,随着对一般工业的应用渗透,国内焊接机器人市场发展迅猛。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为210.4亿元,同比增长22.68%。GGII预计,到2026年,中国市场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规模将有望超过400亿元,CAGR约为15%。
国内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攀升的背后,却是外资主导国内焊接机器人市场,国产焊接机器人则处于长期追赶状态。近3年来,在国产焊接机器人厂商主要聚焦的弧焊领域,国产份额呈现出持续提升态势。
对此,卢瀚宸也表示,2018年以后,弧焊机器人呈逐年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2021年,国产替代效应逐步显现。
据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弧焊机器人销量4.16万台,同比增长29.60%,系弧焊机器人销量突破4万台。其中,国产占比从2020年的29.42%上升至36.42%。
今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影响,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略有下行,焊接机器人亦开始承压,Q3市场略有回暖,预计2022全年的国产弧焊机器人份额有望提升至38.5%。
由此,在中国市场应用的焊接机器人也形成了三大派系,即日系、欧系和国产,其中日系品牌主要有安川、OTC、松下、发那科、那智不二越、川崎等;欧系品牌包括德国的KUKA、CLOOS,瑞士的ABB、意大利的COMAU及奥地利的IGM等;国产品牌则包括埃斯顿、卡诺普、华数机器人、埃夫特、钱江机器人、配天机器人、新时达、图灵机器人、柴孚机器人、尔必地、藦卡、九众九、倍可机器人等。